從沒想過會這樣的我們

Our Lesson

  • 【 「就不必硬拉著故人上路了。」 】

    幾次電腦抽籤分班,和幾次際會下把誰和誰加進了群組,

    讓個性偏好迥異的七個人圍成了圈。

    在那之前,單獨一直是我的默認模式,

    可我仍記得他們拿著票約我看演出時心底的興奮,也記得他們因為我不舒服而改約的體貼。

    記得其中三兩個我們曠課時的刺激,還有那些說約就約的局、笑料八卦不斷的午後和夜深。

    我們也曾不只一次拿「我們」和別的圈子相比,

    他們每一個人也都曾在我面前吐露過有多珍惜和在乎彼此 ——

    不過後來才知道,原來對他們而言說斷就斷也容易得多,不過寥寥「累了」二字。

    所以究竟是怎麼走散的?

    要是那麼簡單就好了;我也不必熬了那麼多莫名的夜深,都始終問不透那些「為什麼」。

    先是有人感覺被話題冷落了,然後有些人有意無意地開始了冷暴力;

    有些人慢慢地更偏好其他圈子,於是一點一點地離開。

    有人提出想要在我們幾個聚會時呼朋引伴,「約一些女生一起勒」諸如此類。

    再後來,有人終於承認自己疲於友情需要「經營」這件事 ——

    在鄰近考試前親口和我說他更在乎溫書,其他的情緒大可放緩。

    當然,有人還願意陪著我斡旋其中,願意相信這些問題需要被照顧得當。

    然後某天,就因為某兩人無關痛癢的不悅,導致其中一個人的退群,

    群組裡的互動瞬間戛然而止 —— 這整件事甚至與我毫無干係!

    諷刺的是,不悅的那兩人在過了幾天以後,又談笑風生地從課室外的走廊經過,

    把瞪大眼睛、心跳驟停的我留在原地。

    然後,一場來得正好的期末考掩蓋了這些關係上的洶湧,有人歡喜有人獨憂。

    再然後呢?我開始被迫接受我的下場 ……

    就這麼被餘下的人給忘了,被留在他們再也不會無故踏進的「隔壁班」。

    那時也就剩唯一一個可以依賴的他,而他也在好幾次兩難的時候選擇陪伴我。

    可也就過了短短三個月後就發生了「停車場事件」,我和他也就這麼不堪地戛然而止 ······

    屋漏偏逢連夜雨,「停車場事件」以後又接連了一堆該死的活動 ——

    新春集會、運動會、考試結束,這些都是學生們會三五成群的活動。

    我呢,只能假裝泰然地坐在公共空間抱著書本解題。

    我倒是真的希望能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直到後來才發覺,原來並非每個人都會留意他人的感受,更別提懂得乃至願意經營友情。

    我何嘗不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能在朋友面前想放鬆就放鬆,毋需過分內耗心力,

    可這畢竟還是一個圈子,就注定會有人需要端起那些被冷落的體貼啊。

    所以,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自責:

    是我的執著、我的過度依賴、我的患得患失,才逼走了一個又一個他們。

    儘管後來的我還是努力拎著自己和新朋友打交道,

    可那種深處在心底的自卑,以及認為自己不配有朋友的滋味,

    還是籠罩了我大部分的高中日子 —— 那是我的混亂,我的迷失。

    我照顧不了我自己的情緒,只能選擇讓忙變成盲,把責任推給未來的自己。

    同時,我還需要拙劣地應對別人有意無意的關心,

    也需要隨時預備板著臉,應付和他們在校園裡抬頭不見低頭見,

    試圖攥著僅有的蒼白顏面。

    直到數個月後的這天,我徹底碎了。

    2019 年 5 月 22 號,高二年中考的最後一張考卷。

    我熟練地交卷、拎起書包,然後躲在團室裡準備熬到傍晚 ——

    因為終於有一圈新朋友約了我晚餐,只是需要我先等他們六個小時。

    新朋友們沒有爽約,我還是等來了飯局,

    可沒想到我還等來了不速之客 —— 誰讓麻坡太小了。

    我和飯桌上的新朋友們聊著無關痛癢的話題,也分不清我的陪笑有幾次是真。

    忽然,他們幾個就走進了餐館裡,我毫無防備 ——

    因為他們見過我真正的開懷大笑,也一定知道他們在我心中的份量,

    我只能拙劣地暗藏我的心慌,再次裝作什麼都沒看見。

    他們只是來外帶的。

    結帳後,他們邊喊著我以前的綽號,邊走過來搭我的肩,和我同桌的人們攀談幾句。

    臨走前,其中兩人還隨意地拍了拍我的屁股 ——

    和以前要好的時候一樣、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若無其事得我的同桌們差點都信了。

    他們走了以後,同桌裡有一個遲到的新朋友把我叫到一旁,

    支支吾吾、小心翼翼地對我說:「膺盛,我覺得我有必要跟你說一件事 ······」

    原來,他們在走進餐館前早就透過玻璃門看見了我,

    「欸來打賭,看誰敢去弄一下膺盛。」

    這是他們推開門前的對話,被我那剛好也正要走進餐館的新朋友聽見了。

    我之於他們,不過是一個像皮球般的玩物。

    往後至少三四年間,我主動避開朋友成群這回事,只求一對一的相處和交流。

    甚至為了避免人多口雜,我還特意地不願別人知道我與誰交好。

    至於那些沒辦法交心的同伴們基本也就無緣,

    所以在所謂的青春時期裡,我也沒有幾個吃喝玩樂的玩伴。

    或許是我真的不適合大多男生之間那種爽朗直率、難有細膩的關係吧?

    哪怕畢業之後,這也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和新朋友相處時候的姿態。

    戒慎,恐懼;防衛,自卑。

    顫顫巍巍,如履薄冰。

    這些破事,其實和多數人在上學時經歷過的朋友圈大抵沒什麼分別,

    沒有誰不仁,不過緣聚緣滅、人來人往而已。

    只是我沒曾想,認識他們以後隨之而來的故事和影響,

    竟一路支配著我的生活至此 —— 原來我才是世界太小的那一個。

    而最諷刺的是,認識他們以後,我不只一次地感嘆自己有多幸運。

    所以才會在七個人最要好的時候寫下「從沒想過會這樣的我們」這種慶幸詞句;

    只是後來,人海更迭,無從怪起 ······

    我和他們還是走到了這般境地 ——

    從沒想過會這樣的我們。

  • 從沒想過會這樣的我們

    忘記從哪天起不再陌生

    囚禁了多久單獨一個人的冷

    直到有你們的笑聲

    一百萬個話題聊到夜深

    忘了一起睡過多少清晨

    那時的快樂多麼單純

    沒有犧牲 只有誠懇

    在街上狂奔 爲某人慶生

    那麼多難忘的時與分 在夜裡翻滾

    説走就走是累了的人

    難過的是不放下的人

    沒有萬裡相隔 生死的殘忍

    卻搞丟了我們

    該怪罪的不是誰不仁

    也許這是我們最後該懂得的懂得

    感受誰受傷了 需要身旁的心疼

    別讓心有劃痕

    從不覺得感情非誰不可

    卻一起感激天賜的緣分

    笑著看他們相處多愚笨

    只有我們會實現真正的永恆

    可其實我們得學會懂得

    細微的忽略也會失了衡

    越執著越會對彼此苛刻

    然後呢 沒説開的就成了隔閡

    七個人特別的眼神慢慢不再透徹

    當熾熱的一切變乾涸

    才驚覺回不去了

    再看不透留不住的人

    就算懂得也無可奈何

    沒有萬裡相隔 生死的殘忍

    卻走散了我們

    其實根本沒有誰不仁

    只是教會我最後該懂得的懂得

    他們沒在騙人 沒所謂的永恆

    生命總有劃痕

    從沒想過會這樣的我們。

  • 作詞 Lyricist // 李膺盛 Yinson Lee

    作曲 Compos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製作人 Produc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編曲 & 聲音設計 Arranger & Sound Designer // Marcelo

    和聲 &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 Backing Vocal Arrang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人聲錄音師 Vocal Recording Engineer // Walford Ho @ Cosby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Album Mastering Engineer // Mat Leffler-Schulman @ Mobtown Studios

    OP // Yinson Lee Productions LLC

    ISRC // QZYXS23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