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不追·LET IT BE

  • 【 每個少年,都曾死在某個瞬間 】

    日記 1: 年終總結 — 31 Dec 2018

    這一年,我搞丟了好多身邊的人

    發現自己根本撐不住未來,

    更發現自己心底其實很依賴。

    有逼自己睡下別想的時候,

    但更多的是熬了許多無謂的深夜。

    想到處去見人聊天,或忙死自己,

    好像這樣就是活著的證明。

    有執著至極的情,但可能是我太苛刻,

    以至於後來的結果其實都不堪。

    而留下的,感受到你的溫暖心疼,

    沒什麽好說的,還在就夠了。

    當然也有些溫暖或閃耀的片刻,

    讓我能對生活有些答謝。

    沒有什麼驚醒長大的瞬間,

    不停在許多為什麼之間流連。

    每一次都說「明天開始新的生活」,

    其實就只為了微微地撫平傷痛。

    而這一切至今還沒有解答 ——

    是生而為人必經的苦痛?

    還是只是自己太得空?

    興許,本就是一場空。

    從來就不想以年份為單位,來劃分我這一浮生。

    所以也沒有什麼新年新希望,或是全新的自己之類的話。

    只是這一年,到底活成了什麼樣?

    有很多的為什麼,也過得渾渾噩噩,

    心情呢?五味雜陳。

    就這樣吧,送走我的2018。

    日記 2: 四年後的回望 — 11 Dec 2022

    你相信歌是有味道的嗎?

    當我反芻 16 歲時寫的《算了不追》的時候,

    就總會嗅到那段青蔥而失重的無力感,

    然後被一把拽回那段隱現卻又深刻的歲月裡。

    那段時間裡,彷若不斷發生著什麼,

    卻又像任何事物都不足以動搖我的感官似的。

    那時的團室還是舊的,我也還沒學會開車,

    而我是有恃無恐的指揮,以至於團室是我能、且常自由進出的空間。

    於是每早到學校時,就會先躲在團室裡,或發呆或彈琴打發時間,

    等樓道的閘門打開以後,才走到課室準備早自習,開啟新的上課天。

    那時候 Kakak 還沒回家鄉,但我其實也不常回家吃她煮的飯菜。

    天天就總拉著朋友到處跑,喝奶茶吃點心,

    也說不清究竟是想逃避寫完《浮生》後的創作空窗期,

    還是單純地就愛蹉跎時光,順便試圖攥握住友情。

    那時候確實也沒什麼現實意義上的負擔,

    就愛在午後發呆,或抱著紙質書來聞,也沒什麼作品要趕,是最有成本爛漫的時候 。

    而我也確實將爛漫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常寫寫朋友圈感慨 ——

    是的,那時候他們也還在我身邊,卻也是我最患得患失的時候。

    這從來就不是我的代名詞,只是認識了他們以後便如餓獸般放肆。

    當然了,當時的我還未能預見我和這班人的後續還能有多不堪。

    我還在 2018 的年終總結裡寫到了「還留下來的那個他」,

    可笑啊,殊不知再過十幾天後就會發生荒唐的「停車場事件」,

    徹底把我的日子痛擊成萬念俱灰的模樣 —— 生活果然耐人尋味。

    那就是一段半死不活的五味雜陳、沒所謂主題的生活,

    醒著卻不見得在活著, 一邊渾渾噩噩,一邊又像在無病吟呻。

    偶爾再熬一熬幾個莫名的夜深,妄想著能問透那些「為什麼」,

    現在回過頭來看,生活其實早已正在醞釀一些我必修的學分,一切原來有跡可循。

    反芻回這些感受,不過是再一次證明了人的肉身是會記憶的。

    我還記得舊團室沙發套的粗糙程度,畢竟我也曾在那裡窩了我大半的高中人生。

    我還記得那台琴按下鍵的鎚擊速度,畢竟我也曾在它們間揮灑了我的惶惑和迷失。

    我還記得和不同的他們晚餐時,我有多不捨那幾頓飯的結束,

    畢竟後來我也才驚覺,我的青春也不過是由寥寥幾個他們篆刻而成。

    這些故事,甚至都稱不上是故事;沒有具體情節,沒有任何可針對的事物,

    也就一堆說大不大,堆疊在一起卻足夠累心的人和事,塑造了我的 2018。

    可我竟有這麼一瞬想要穿越回去,

    不為任何理由,也不為改變些許過程,

    就貪圖能再經歷一次他們口中無憂,

    實則充滿了一個少年看似不足以掂量的愁緒的 16 歲生活 ——

    至少在那樣生活狀態下,還能允許自己一事無成,

    然後在好幾次的最後,閉眼顫抖著嘴角拼湊出「算了」二字。

    這些碎片都鑄成了我日後的氣質,價值和姿態,

    乃至時刻提醒此刻的我 「I'm living my best life」。

    誠如那時我也只是在歌裡無心留下了一個念想,問著「誰在我耳邊?」

    何其幸運,四年後這個正敲打著鍵盤的我,

    正是被她提醒著,要記錄下來今晚這些回望時的真實感受。

    而她此刻就睡在我耳邊

    等我和她一起醒在終將到來的、想必我也會在若干年後懷念的明天。

  • 快半年了 寫不出一首動聽的歌

    想哼些什麼 哼出我的五味雜陳

    都多久了 愛不到一個值得再蹉跎的人

    我到底要什麼 他們說我變了

    變得懦弱膽怯了 總患得患失的

    變得不再屬於我了 也許那一個我早已死了

    死在了某一個瞬間

    或揮發或沉澱 化成音符顫抖嘴邊

    或葬在那不復再 可笑的苦辣和酸甜

    看懂了花開和花謝

    不會輕易心碎 總算學會算了不追

    有太多對與不對

    一杯咖啡將自己灌醉 誰在我耳邊

    過半年了 忽然寫了首這樣的歌

    哼了些什麼 那些心聲有多乾涸

    曾炙熱的 捧在手心中深怕讓它著涼了

    也都冷卻了 不想承認我一事無成

    回過頭 什麼留著呢 你卻說我愛無病吟呻

    道理我比誰都懂得 可又能控制些什麼

    死在了某一個瞬間

    或揮發或沉澱 化成音符顫抖嘴邊

    或葬在那不復再 可笑的苦辣和酸甜

    看懂了花開和花謝

    不會輕易心碎 總算學會算了不追

    有太多對與不對

    一杯咖啡將自己灌醉 誰在我耳邊

    你在我耳邊

  • 作詞 Lyricist // 李膺盛 Yinson Lee

    作曲 Compos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製作人 Produc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編曲 Arranger // Gabb Matos & 李膺盛 Yinson Lee

    弦樂編寫 Strings Arrang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吉他 Guitarist // Gabb Matos

    大提琴 Cellist // Norlene

    人聲錄音師 Vocal Recording Engine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Album Mastering Engineer // Mat Leffler-Schulman @ Mobtown Studios

    OP // Yinson Lee Productions LLC

    ISRC // QZYXS23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