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歌·MY DESTINY

  • 【 或許人生真有宿命論,拉扯我在音樂裡浮沉 】

    我的第一首歌是在洗澡時哼出來的。那是 2015 年 8 月 21 日,我十三歲半。

    當時聽了朋友傾訴後,我那不知從哪來的想法「欸,搞不好我可以把妳的感受寫成歌!」

    讓我從此在音樂裡浮沉。

    我還留著當時的手稿,上面記錄著歌詞,還有我透過鋼琴一一摸索出來的音名 ——

    那時甚至都還不懂怎麼把節奏記成五線譜,只能用字母記下音名,

    所以更別提錄 Demo 了,畢竟我的鋼琴技術也只修煉到一指神功,旋律只能靠腦袋記憶。

    奇蹟般的轉折發生在隔年的期中假,當時閒著就邊聽著流行歌,邊在網上找和弦譜,

    然後刷著古典吉他(開始學琴時連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都分不清楚)。

    就在某個瞬間,我無師自通了 —— 至今我都覺得奇妙。

    腦裡開始構建對和弦的靈敏度,當時華語流行歌慣用的伎倆也影響我往後幾年的創作直覺;

    也因為對和聲學的概念逐漸成熟,我的鋼琴即興水平也隨著進步起來。

    隔年我應邀寫了《繾綣》,交給班級參加校內的初中合唱賽,

    於是「我會寫歌」這件事開始被舒適圈外的人知道了,也因此接到了社團的創作委託。

    我讀了整本辭典和數十首唐詩宋詞、徹底陷落詞曲的美,然後寫出了《浮生幾許愁》。

    這首合唱曲也是我二十歲前最得意的作品,

    殊不知其中隱現的價值觀,早已替我預言並籠罩我往後至少五六年的生活。

    《浮生》寫完後,我 16 歲。

    「會寫歌」不免成了我引以為傲的標籤,我也自然會因為想炫技而精進,

    於是生活給了我重重的一擊 —— 大半年裡,我寫不出哪怕一段稱心的段落。

    要麼詞不達意或不知所云,要麼技術味太重而少了真心。

    就這麼和自己鬧彆扭鬧了幾個月後,在某個失意而茫然的傍晚,

    算了不追》的第一段歌詞和旋律就在我騎腳車時,沒來由地同時從我嘴裡哼出來了。

    後來回望這麼一首樸素而真誠的詞曲,才發覺原來創作大可「誠實而已」。

    從那以後,我寫歌幾乎都一氣呵成,也再沒有硬湊詞句的時候。

    我知道,那是因為這些表達早已醞釀已久 —— 兜兜轉轉,我終於找到最舒服的創作方式,

    我的生活裡也就開始有了許多坐在客廳角落的鋼琴前呢喃、觸動自己的夜晚。

    我後來也經歷過幾個案子的邀約,但交稿後我都總不稱心於那種命題作文式的寫作。

    也有幾次是對邀稿方的作為感到失望 —— 或是作品被當作某種獻祭、只為給誰增加顏面,

    或是自己的初衷和善意被曲解,也有過差點被對方誤會版權所有的問題。

    於是,被現實洗禮一圈以後,我越來越確定自己不願做寫手、不願做工匠的決心 ——

    那樣的體貼,我只留給我自己。

    寫到這裡還是很感慨。

    我在 11 歲前幾乎不聽任何音樂的;我也並非生長在音樂世家,沒有耳濡目染這回事。

    平日裡唯一聽見音樂的時候,就是坐在副駕駛座聽著廣播電台投餵的流行歌而已。

    這麼個幾乎和音樂絕緣的男孩,經歷幾個奇妙的無師自通,慢慢也寫出這麼多從心的詞曲,

    如今居然還準備獨立發行自己的全創作專輯,回憶著這些年來和音樂的情仇和糾葛,

    也漸漸意識到這可以不是他的人生重心,但仍舊對自己有這樣的表達方式感到坦然而慶幸。

    你說,如若這不是命定,還能是什麼?

  • 繾綣了七年,還是回到原點,也許從未告別。

    溫柔的少年,像擺不定的弦……

    為什麼而寫?

    「也許為了世界……」

    「或想留住時間。」

    我很想念純粹的美,

    放棄那化身工匠的體貼。

    雨天的夜,熱鬧的街,

    多少熱淚還欲言又止的瞬間。

    許久未發的朋友圈,苦辣和酸甜,

    激流湧現,喧騰在我指尖。

    我寫成歌,讓人聽著,讓人唱著。

    夢過星辰,戀過黃昏,怕不及擁抱這餽贈。

    我寫了歌,讓人聽著,讓人記著。

    撕裂了魂,痛得無聲,笑和淚都化作養分,

    活成我的歌。

    我寫成歌,讓人聽著,讓人唱著。

    我想說的,有人心疼,偶爾想我何德何能?

    我寫了歌,讓人聽著,讓人記著。

    熾熱心聲,熬做了歌,提醒我執著很值得……

    「我寫歌。」

    我寫成歌,讓人聽著,讓人唱著。

    或許人生真有宿命論,拉扯我在音樂裡浮沉。

    我寫歌,歌唱完了的那一刻,

    閉上眼忘形於掌聲,值了。

  • 作詞 Lyricist // 李膺盛 Yinson Lee

    作曲 Compos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製作人 Produc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編曲 Arrang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弦樂編寫 Strings Arrang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弦樂演奏 Strings Session Musician // Richard Curran

    鋼琴 Pianist // 李膺盛 Yinson Lee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ist // Vanja Grastic

    鼓 Drummer // Zamm Kenoby

    弦樂錄音師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 // Richard Curran

    鼓組錄音師 Drum Recording Engineer // Zamm Kenoby

    人聲錄音師 Vocal Recording Engine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 李膺盛 Yinson Lee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Album Mastering Engineer // Mat Leffler-Schulman @ Mobtown Studios

    OP // Yinson Lee Productions LLC

    ISRC // QZYXS2301007